九五配资
长春高新、特宝生物、维昇药业、安科生物,为关键词
图/视觉中国
生长激素是一个中国市场少有的“现象级”的品种。规模超过百亿元,同时患者自费比例占据主流。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由于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所导致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以身材矮小为突出症状。该疾病主要由于先天性基因变异、垂体前叶的某些疾病、损伤或手术切除等因素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按需要治疗的4岁至15岁人群基数及约3%的患病率计算,中国现存矮小症发病人数约640万。
科学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合成重组人生长激素。截至2025年初,中国市场已有超过10款生长激素获批上市。然而,由于中国儿童矮小症就诊率低,目前生长激素的渗透率不到5%。
依据药物作用时间和使用方式的不同,生长激素主要分为长效水针剂、短效水针剂和粉针剂。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已超过120亿元。
随着家长对儿童矮小症重视程度提高,以及近年来广东、福建、河北和浙江等联盟/省份陆续对生长激素展开集采降价,预计未来5年-10年生长激素渗透率将提升至10%左右,国内生长激素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市场格局看,金赛药业凭借着入局时间早和获批生长激素数量最多等优势,多年占据着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安科生物。2025年,特宝生物、维昇药业等新入局者携新品以雷霆之势而来。
由于长效水针剂毛利润高且无需每天注射,患者依存性高,治疗效果更好,这使得其成为生长激素细分市场中最热门的一个赛道。随着长效水针剂产品陆续获批上市,生长激素市场必然发生深刻变化。
巨大的市场空间,叠加患者充分的自费支付意愿,在这个长坡厚雪的“黄金赛道”,确实需要更多好的产品。入局的企业如何押注未来的热点,还能踩准当下的节拍?
No.1
长春高新
业绩股价双连降,长春高新(000661.SZ)切实感受了一把从高峰到低谷的滋味。
金赛药业是长春高新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其上半年实现收入54.69亿元,同比增长6.17%,但归母净利润仅为11.0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7.35%。
这种收入与利润增速的显著背离,清晰地反映了其主力产品生长激素正在经历“以价换量”的艰难阶段。
长效生长激素是一项具有高度技术壁垒的细分赛道。2014年,金赛药业的“金赛增”作为全球首个长效生长激素获批上市,在此后十年保持垄断地位,尝尽了躺赚的甜头。
随着药品集采、同业竞品的冲击,金赛药业业绩颓势显现于2024年。当年金赛药业年营收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暴跌43.01%九五配资,创下自2004年以来首次年度营收负增长。
长春高新2025年上半年业绩为,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滑0.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延续了去年年报中出现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这也是公司近20年来首次出现这一情况。
净利润创近五年中报最大降幅,核心原因是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净利润下滑,百克生物出现亏损。
可以说,长春高新正面临着双重压力。
一方面自2023年浙江集采将短效水针纳入采购范围后,金赛药业的利润空间就受到显著挤压,同时,面临超过10款生长激素获批的压力;另一方面,缺少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产品,管线布局不足。
对一个王者而言,超前的眼光、强大的外部合作实力,以及快速的执行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有分析指出,金赛药业可能过于依赖单一产品或少数产品,当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业绩易受冲击;百克生物亏损,或许是管线布局不合理,研发产品市场前景不佳,或研发进度滞后,无法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
No.2
特宝生物
特宝生物打破了长春高新长效产品的垄断地位。
5月底,特宝生物(688278.SH)的一款生长激素注射液正式获批上市。
这款新品,采用真核表达技术和Y型40kD聚乙二醇修饰,可实现每周一次给药,相较于短效生长激素,能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适用于治疗3岁及以上儿童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所致的生长缓慢。
资料显示,特宝生物是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质及其长效修饰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公司聚焦免疫和代谢领域,以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药物为主要研发方向。
半年报显示,特宝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26.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40.60%。
不过,驱动收入和利润双重增长的是,公司一款核心产品在慢性乙肝治疗领域的持续放量,占其营收比重超过八成。
也就是说,特宝生物也面临对单一产品高度依赖的风险。长效生长激素就是其押注的下一个业绩增长点。
特宝生物中报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称,2023年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已达116亿元,2030年或将突破286亿元,特宝生物未来有望凭借其产品优势在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在国内长效生长激素产品上,金赛药业多年来累积了品牌、技术、剂型、临床等多方面优势,特宝生物作为竞争候选对手能否在未来胜出,还待时间来验证。
民生证券分析称,长效产品获批适应证不及短效产品,市场份额相对较低。预计未来长效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促进产品获批适应证扩展、提升产品市场份额。
No.3
维昇药业
维昇药业(02561.HK)3月21日正式登陆港股。
其招股书披露,旗下一款促生长素在中国完成的临床3期试验,达到了年化生长速率(AHV)为10.66厘米/年的结果,也就是经常被家长挂在嘴边的“一年长高10厘米”。 目前中国市场上常用的短效生长激素年化生长速率为9.75厘米╱年。
这款药品并非维昇药业自研,而是从其创始股东之一AscendisPharma处授权引入而来,该药已在美国和欧盟上市,2024年海外销售额约2亿欧元(约合17亿元)。
维昇药业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提供特定内分泌疾病治疗方案,及将海外药企的技术或管线引入中国市场。公司的在研管线为三款内分泌产品,均是从Ascendis Pharma引进了大中华区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权益。其中,这款促生长素是公司的核心产品。
然而,作为一家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维昇药业不仅是缺乏市场推广经验,持续亏损,现金流也持续为负,而且还需在研发方面大量投入,这将十分考验其领导者的能力。
No.4
安科生物
为了扩大护城河,生长激素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安科生物(300009.SZ),在2025年初通过子公司拟3100万美元入股维昇药业。
安科生物和维昇药业的核心产品均为生长激素。也就是说,安科生物入股了竞争对手公司。
对此,安科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作为基石投资者入股维昇药业仅是合作的第一步,旨在推动双方深度战略协作。
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目前还是粉针和短效水针,金赛药业产品体量中水针占到了约70%,而安科生物则以粉针为主。
粉剂在使用前需进行调配,操作相对繁琐,如今已逐步被更为便捷的水剂取代。尽管目前长效水针的市场份额仍然较低,但业内普遍认为,凭借更好的患者依从性和疗效优势,未来长效制剂必将取代短效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资料显示,安科生物母公司致力于基因工程药品、生物检测试剂的研究和开发,子公司业务涵盖现代中成药、化学合成药等。
2025半年报显示,安科生物营业收入为12.9亿元,同比下降0.5%;归母净利润为3.67亿元,同比下降11.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42亿元,同比下降12.4%。
在产业竞争加剧、终端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安科生物需要提升研发实力,摆脱单一产品依赖。
别错过优质内容,记得设置星标或在看哟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